时间:2021-06-03 作者: 华周智能
探针与芯片结构分析
半导体芯片的制造过程可以分为沙子原料(石英)、硅锭、晶圆、光刻,蚀刻、离子注入、金属沉积、金属层、互连、晶圆测试与切割、核心封装、等级测试、包装等诸多步骤。其中,IC测试时可用探针的头部去接触芯片上的测试点,另一端则用来传导信号,进行电流的传输,将不良品挑选出来排除。
探针板 芯片测试点
检测流程分析
检测流程:探针通过机构定位,首先人工移动芯片与探针对位贴合,记录当前贴合的芯片基准位置,完成产品示校。然后拍照定位芯片的位置,通过计算芯片与基准位置的偏移量纠正芯片的位置后进行贴合。
此流程均采用自动控制。与手工组装相比,机器视觉系统具有高速度、定位精准、可重复性、长期工作的稳定性,可有效减少人力成本,在提高产品的贴合效率及稳定性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客户满意度。
处理效果图
相机:华周500W相机
镜头:华周0.5倍远心镜头
光源:华周同轴棱镜光源模组
定位精度:0.01mm
良率:99.5%
生产效率:1pcs/2s
检测结果分析
解决问题:
从设备运行效果来看,软件可以准确定位每个芯片的边缘位置及角度偏移。与人工对位的方式对比,自动对位的方式解决了人工对位难度高,效率慢的情况,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具体指标如下:
(1)定位精度:0.01mm
(2)检测效率:检测时间在0.5s以内;
(3)产品型号:支持相同材质的多种型号
华周专注于机器视觉算法及硬件产品的研发和国产化,拥有15年机器视觉产品应用和研发经验,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及销售团队,涵盖电子、汽车、医疗、食品、航空航天、物流、铁路、港口自动化等行业;自主产品包括工业相机、镜头、光源、智能相机、读码器、视觉算法库、系统集成,力图实现机器视觉行业硬件、软件、核心算法、解决方案全产业链布局。
公司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并获得10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00多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公司愿景:专注机器视觉,助力华夏智造!
无线充电系统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线圈进行能量耦合实现能量的传递。(初级线圈)通入交变电流,副边(次级线圈)会由于电磁感应原理感应出电动势,若副边电路连通,即可出现感应电流,这样就可以实现电能从发射线圈到接收线圈的无线传输。一般由充电底座对其进行无线充电。电能发射线圈安装在充电底座内,接收线圈则安装在电子设备中。检测流程分析工位一:线圈外壳采取料盘来料,机械手从治具上吸取产品(一次吸取两个产品)
1962年,德国贝朗公司发明了第一支留置针“Braunüle”。因为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病儿童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进而降低对打针的恐惧感,便于临床用药,尤其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使用留置针能大大减轻医生的压力,所以近几年静脉留置针在临床获得了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其核心的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柔软的导管/套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
2020年10月18日下午,桐乡市委书记盛勇军携10余位市委考察团一行莅临华周浙江基地(浙江华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参观考察华周。华周副总林华亮主持这一次交流考察行程会,向来访的市委书记盛勇军、市委领导全方面介绍华周发展情况。华周副总林华亮在陪同中向市委书记盛勇军等诸位领导介绍说:华周于2006年正式成立的,拥有14年机器视觉产品应用和研发经验,自主研发的视觉产品覆盖工业相机、镜头、光源、智能相机
产品特点 ◆ 焦距可调节 ◆ 最佳工作距离 80mm-200mm ◆ 大功率 LED,体积小,发光强度高 应用领域 ◆ 芯片检测 ◆ 图像扫描 ◆ 远距离背光 ◆ 远距离打光
产品信息 通过灯珠发散出一种能量的光,经过一组特殊精密冷加工出来的透镜聚光而发射近似为零的平行光束而形成的光斑。
Copyright © 深圳市华周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14003909号